王 朔:開啟網絡文學新時代
江蘇省作協黨組成員 書記處書記 王朔
江蘇是一個網絡文學大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全國各大文學網站注冊的江蘇籍網絡寫手多達3萬多人,一線重點簽約網絡作家有1千多人,其中頂級的網絡作家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江蘇僅在閱文集團的白金級作家就有7人,大神級作家有30多人,還有許多網絡作家在百度縱橫中文網、17K小說網、掌閱文學和其他各大文學網站中也處于領軍人物,在由中國作協確定的有622人組成的全國重點網絡作家名單中,江蘇籍的網絡作家有65人,超過了10%的份額。
江蘇是個文學大省,我們傳統的文學書籍在全國處于第一方陣,江蘇作家協會多年來也一直高度關注江蘇網絡文學的發展。早在2009年我們就在江蘇無錫舉辦了首屆中國網絡文學研討會,來自全國13個省市的80多位傳統作家、網絡作家、評論家和文學網站的代表參加會議,對中國網絡文學的特點和發展方向進行了研討會交流。之后幾年,我們又連續召開各種座談會,對全省網絡文學作者的創作情況、生存狀態進行深入調研,了解網絡作家的創作情況、相關訴求,積極探索作家協會如何在推動網絡文學發展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并出臺了一切具體的工作辦法。比如在江蘇省政府的文學大獎紫金山文學獎中專門為網絡文學開辟了一個網絡文學專欄,在作家協會會員入會評審中,我們專門成立了網絡作家評審小組,因為傳統作家的評論與觀點可能與網絡作家的觀點不一致,我們專門成立了網絡作家評論小組,在每年省作協的重點作品扶持簽約作家中,我們都會網絡作家留出了一定的份額。2004年5月我們與北京市作家協會合作,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網絡文學南北論壇對話,在這個會議上,江蘇作家協會正式成立了江蘇省網絡文學工作委員會,并以盛大文學、中文在線、逐浪小說網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的框架。今年6月份,在中國作協和江蘇省委宣傳部的領導和關心下,江蘇省網絡作家協會正式成立,127位首批江蘇網絡作家協會會員全部參加了大會,通過了江蘇作家協會章程,選舉產生了第一屆主席團理事會,知名作家跳舞(音)當選為第一屆主席團主席,我是西紅柿、妄語、無罪、驍騎校、天使奧斯卡、馬季、三一四、天下歸元、寂月皎皎等10位網絡作家當選為副主席。從主席團的名單中可以看出江蘇省作家協會的特點,我們的主席團和理事會全部由網絡作家自己組成,我們的傳統作家和作家協會和相關部門沒有介入,完全是由網絡作家協會自己組織。為了管理好、服務好網絡作家協會,我們江蘇作家協會作為省網絡協會的主管業務單位,為了做好協會的管理和引導工作,我們克服了很多困難,可以說是用了“洪荒之力”,為此我還把腿給跌斷了。我們在民政廳為江蘇網絡作家協會完成了社團登記,使江蘇省網絡作家協會成為獨立的法人代表。我們向省編辦反復申請,并經省編辦核準,我們在江蘇作家協會內部正式成立了一個網絡文學工作部,省編辦還從我們內部調劑了兩個編制,其中一個處級編制,這樣我們省作協增加了一個工作部門,有2位同志專門負責網絡作家協會的日常工作。我們向財政廳反復申請,爭取到每年網絡作家協會的工作經費一百萬元,用于日常工作的開展。制定了江蘇網絡作家協會發展辦法,決定每年發展一批新的會員,建立了網絡作家協會會員的QQ群、微信群、短信服務群,為網絡作家的交流、學習、發展和聯系提供了交流平臺。
網絡文學是一種全新的文學形式,無法用傳統文學的創作模式去從事網絡文學的工作,同樣我們認為網絡文學協會也不能用傳統的作家協會的工作思路去開展網絡作家協會的工作,這就需要結合江蘇網絡文學發展的實際情況,在借鑒以往工作經驗,特別是兄弟省市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勇于探索不斷創新,努力走出一條符合網絡文學創作規律,能夠履行聯絡、協調、服務、指導基本職能,發揮協會組織、引導、服務、維權作用,有利于推動江蘇網絡文學發展和具有江蘇網絡文學協會特色的發展之路。
對此我們為了加強這方面的服務和管理,有以下幾點思考和做法:
第一,組織作家做研討會。決定每年舉辦一場江蘇網絡文學重點作家作品驗評會,邀請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成員、各大文學網站編輯、全國知名網絡作家、優秀網絡文學評論家對江蘇優秀網絡作品從創作思想、寫作特點、作品內涵、社會影響多方面進行全面的研討和評判。
二是開展作家作品推介。進一步加強與各大文學網站、新聞圖版、影視動漫制作、旅游和游戲產品開發、電子閱讀推廣等方面的聯系和合作,每年舉辦一次網絡文學作品推介活動,如為網絡作家牽線搭橋,為其作品提供更多的服務平臺和轉化途徑,推動網絡文學的產業化發展,讓更多、更好的網絡文學作品成為人們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文化產品。
三是實施作品扶持項目。將網絡文學納入省作協作品扶持資助項目,每年從正在年審的網絡文學作品中選取5到10部主題鮮明、內容健康、有發展潛力的網絡文學新穎作品給予資金扶持和宣傳推介。
四是開展會員學習培訓。每年定期舉辦網絡作家讀書班和高級研討班,邀請各領域專家、名家授課,不斷提高網絡作家的藝術修養、思想境界,拓展知識結構,發現和培養網絡文學創作、評論、編輯的新生力量,壯大江蘇網絡文學隊伍。
五是開展采風創作活動。計劃每年舉辦3到4期網絡作家“紅色”主題采風和深入社會實踐活動,組織網絡作家會員深入農村、廠礦、部隊、企業等社會基層開展采風和社會實踐活動,讓更多的網絡作家接觸社會,了解民情,為他們的創作提供現實素材和生活經驗。今年8月我們舉辦了協會成立以來第一次網絡作家的“紅色”主題采風活動,組織了20名網絡作家到泰州、南通、鹽城、淮安等地參加新四軍抗戰紀念館、蘇北文化名人故居,與當地的網絡作家座談交流。采風后20個網絡作家會員都撰寫了采風感言和學習體會,效果非常好。過去我們都以為網絡作家采風可能比較難組織,經過這次探索我發現,網絡作家各個方面素質非常好,甚至說句不好,比傳統作家的采風組織還要好,大家非常自覺,積極性非常高,比傳統作家還組織。過去我們認為網絡作家可能是一批宅男宅女,可能有時候服務管理方面比較難,這次一探索我們覺得效果非常好,網絡作家各方面素質也非常好,增強了我們做好這方面工作的信心和勇氣。
六是構建理論評價體系。加強網絡文學批評和理論研究,積極構建網絡文學評價體系,壯大理論研究隊伍,探索設立網絡文學獎的可能性。過去我們在紫金山文學獎里面留網絡文學獎,現在我們積極探索,因為網絡作家獲獎數目篇目比較少,為了鼓勵多出精品,我們也在探索能不能把網絡作家的作品單獨設立有關獎項。同時建立江蘇網絡作家年度排行榜,每年評選10部優秀網絡作家作品進行獎勵。
七是建立網絡文學研究基地。近期我們將以三江學院文學院建立江蘇網絡作家協會首個網絡文學研究基地,充分利用三江學院,因為它有一個網絡文學專業,這在全國比較少的,專門培養網絡作家和網絡編輯,所以我們準備利用三江學院的這個人才優勢,開展理論研究,做研討和人才培養,并計劃在條件的成熟期,在江蘇蘇南、蘇中、蘇北三個地方分別建立網絡文學創作基地,為網絡作家的采風、創造、學習提供便利條件。我們也跟揚子江評論雜志決定,每年每期給網絡文學評論留一個專欄,每期我們能發幾組網絡文學評論文章。八是保護會員合法權益。權益保護是每位網絡作家最為關注的熱點和難點,也是網絡作家協會的重點努力方向。江蘇網絡作家協會將聘請專業法律顧問,為會員們提供版權保護方面的法律咨詢,積極推動網絡作家權益維護議案,為凈化網絡文學版權環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通過聯絡、協調服務職能,共同建設廣大網絡文學工作者的精神家園,促進江蘇文學事業的發展是我們組建江蘇作家協會的目的,所以我們也準備借第二屆中國網絡文學論壇的東風,向先進省份學習,積極探索,努力營造有利于網絡文學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環境,不斷拓展服務職能,強化聯絡協調,積極營造健康、寬松、和諧的環境,最大限度地調動會員的積極性、創造性,把江蘇網絡作家協會建設成團結、和諧、充滿活力的網絡作家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