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全國網絡文學理論研討會 >> 正文

    郭艷:網絡文學與中國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傳統(tǒng)的關系

    ——以網絡類型文學寫作為例

    http://m.donkey-robot.com 2014年07月17日14:52 來源:中國作家網
    郭艷在全國網絡文學理論研討會上發(fā)言

      網絡文學是個很龐雜的概念,在談論和傳統(tǒng)關系的時候,還需做一些必要的界定和解釋。網絡媒介是一種新傳媒載體,它出現在20世界90年代,屬于媒介傳播的第五次革命。網絡傳播是繼語言、文字、印刷、電子傳媒之后人類又一次傳播方式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革。作為媒介載體出現的網絡其實容納多種形式的文學寫作,文學電子期刊雜志、出版社、行業(yè)協(xié)會的文學網站利用多媒體載體,擴大自己的文學影響力;在新媒體界面上,博客、微博、微信、各色文學社區(qū)和文學論壇寫作充分釋放和表達個體精神價值訴求;各種文學網站麾下的類型文學寫作是整個網絡文學寫作最受關注的部分,其龐大的閱讀群體和隨之而來的高額商業(yè)利益展示了大眾傳播方式變革帶來的閱讀消費方式的巨變,突顯了網絡新媒體迅捷、海量的傳播特性,同時以點擊率的方式刺激大眾閱讀背后強勁的資本利潤空間。

      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文學電子期刊雜志、出版社和行業(yè)協(xié)會的文學網站利用多媒體載體,是將紙媒承載的文學文本轉換為新媒體,擴大自己的文學影響力,依然依托傳統(tǒng)寫作方式,寫作對象和寫作主體本身并沒有太多新質和新變。同時網絡媒介上依然大量傳播紙媒時代的各類文學題材和作品,且以個人化數字圖書館的方式延續(xù)著人類精神文明的傳承。博客、微博、微信、網絡論壇等寫作與個體精神空間的釋放相輔相成,在各類新興媒體上最大限度傳播個人精神特質和審美趣味。海量的古體詩詞歌賦甚至于對聯(lián)等等以某種自娛自樂的形式存在,同時各類以現代白話文為書寫工具的小說、詩歌、散文、游記等等隨時隨地產生,這些寫作繼承了中國古典和現代文學傳統(tǒng),也和中國古代、現代文學有著天然的傳承關系。在這兩種文學傳統(tǒng)的滋養(yǎng)下,中國人在虛擬現實的賽博空間繼續(xù)以古代漢語或現代漢語書寫著當下的中國經驗。中國文學寫作從紙質傳媒的單一維度傳播走向互聯(lián)網的多維、發(fā)散、高效、迅捷、低成本的傳播交流,同時以某種無名和非功利的方式廣泛存在,其功能和意義則直指網絡時代個人精神空間的釋放,在各類數字化空間尋求中國人個體之間精神上互動與交流,也試圖能夠達成某種多聲部的理解與共鳴。與此同時,經過十多年的發(fā)展和流變,當下網絡類型文學已經形成了自身發(fā)展的現狀和迥異于傳統(tǒng)寫作的特征。網絡類型文學和中國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傳統(tǒng)有著必然的勾連,同時又在新的消費主義時代呈現出自身的獨異性。本文主要是從網絡類型文學的角度來闡釋網絡文學和傳統(tǒng)之間的關系。

      從網絡類型文學自身賽博空間的獨特性來看,網絡文本的海量存在形成了名目繁多、種類蕪雜的各類聊天室、社區(qū)、論壇等等,同時具有民間社會文化所共有的良莠不齊和泥沙俱下的特征,由此也呈現出網絡寫作龐大體量中難以辨識和無法準確估量評價的問題。與此同時經過十多年的發(fā)展和流變,形成了幾個大的文學網站,同時在網絡寫作這個巨型金字塔的頂端已經涌現出了一批塔尖處的作品!熬W絡文學十年盤點活動”是新世紀以來傳統(tǒng)文學界與網絡文學界最大規(guī)模的交流,是對于一批優(yōu)秀網絡類型文學作品嚴肅的梳理、點評和確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評點出的十部網絡文學作品基本代表了當下網絡寫作的一流水準,也大體呈現出了集中類型寫作的主要特征。當下網絡類型文學主要有都市言情、武俠(仙俠或劍俠)、新歷史、官場職場、穿越靈異,魔幻玄幻、盜墓冒險、懸疑驚悚和耽美等等。

      一、大眾通俗文學表現形式與網絡類型文學的口傳性特征

      通俗文學表現形式無疑是大眾化的,以普通讀者喜聞樂見的方式見長,在敘事表現形式上多順敘,人物對白和動作特征鮮明,典型人物典型性格具有平面性,即善惡分明、優(yōu)劣自現。當下網絡類型文學在敘事方式和語言表達上很好地繼承并發(fā)揚了通俗文學的這些特征,很多自覺選擇章回體故事與口語化敘述方式。網絡小說注重故事性,有著類似于傳統(tǒng)說書定時定點更新的特征,且這種說書人所提供的內容還具有隨機性和互動性,讓真正的粉絲在等候和滿足之間回轉往復。網絡寫作無疑更帶有口傳文學的某些特征,比如口傳文學活的傳統(tǒng)——雙線(two ways communication),作者或傳誦者不但可以隨時感到聽者的反應,而且可以借助這些反應而改變傳送方式與內容。如愛斯基摩人的講故事人經常會在講述過程中收到聽眾的抗議,而不得不改變內容以適合當時的需要?谡Z文學中的這種應變能力,確實比書寫文學更能快速地發(fā)揮文學的互動和交流的功能。口語文學不但傳誦于聽眾之前,實際上也經常表演于觀眾之前。很多情節(jié)需要傳誦者當場表演,傳誦者的面部表情與身體動作經常構成作品的一部分(如儺戲)。網絡文學恰恰在新媒體平臺的幫助下,回歸了口傳文學的很多特質。文學從某種程度上是人類調試心理所必須的一種樣式,可能口語文學要比書寫文學更能夠直接地發(fā)揮這一功能,而網絡文學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這種直接而有效的溝通方式,從而達到高效迅捷的心理調適能力,緩解現代閱讀者的心理壓力,調適被環(huán)境所擠壓的身心,這也是現代類型小說所具有的一種重要功能。

      二、網絡文學的玄幻、靈異、穿越與傳統(tǒng)母題再生

      當下網絡文學大多從主題角度對作品進行分類,大量的玄幻、穿越與靈異小說顯然和古典敘事傳統(tǒng)中的諸多原型和母題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下凡歷劫、悟道成仙、濟世降妖、人鬼或人妖之戀甚至于感生異貌等,這些都以各種新的面目出現在當下網絡類型小說中,且往往打上了當下中國人現代生存的印跡, 因此在網絡文學中出現的“裝神弄鬼”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中國民間鬼故事、志怪、傳奇的變種或再生。盡管儒家不語亂力鬼神,中國傳統(tǒng)民間社會天然是相信鬼神存在的,佛家的神人魔三界和道家的修仙煉丹依然普遍存在。從文化的角度來說,中國文學歷來是以精英文化為主流和正統(tǒng)的,其人文傳統(tǒng)以散文詩歌為正宗,近百年來小說的地位得到了相當大的提高,但是民間通俗文學依然以某種被主流意識形態(tài)遮蔽的民間亞文化方式呈現。但是隨著消費主義的興起,中國經驗的表達在網絡寫作上更多呈現出了這種民間性特征,由此傳統(tǒng)文學母題中的很多“亂力鬼神”自然而然成為民間敘事的對象。從民間性和大眾文化的角度來看,在一個現代科技高度發(fā)達的文化語境中,中國人為何熱衷利用最新的互聯(lián)網技術進行裝神弄鬼的敘事。其實剝開所謂的網絡小說玄幻、穿越和靈異的外殼,它們往往呈現的恰恰是最為原初的文化母題和原型。

      下面以唐七公子《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曾經獲過西湖文學類型文學雙年獎)來看玄幻、穿越與靈異中的悟道成仙與仙俠愛情。在古典小說傳統(tǒng)中,始終有著下凡歷劫、悟道成仙、濟世降妖等文學母題,具體在三言兩拍和唐傳奇文本中都有很多仙俠神魔之間的糾纏和爭斗,如《韓湘子全傳》、《神仙傳》、《呂祖全傳》、《呂仙飛劍記》等等!短一ā分v述了一個愛桃花的女人和一個很冷很酷很俊的男人歷經三生三世的輪回的愛情,愛情磨難和歷經劫難相輔相成,尤其是經歷三生三世的劫難,穿越塵世仙界幽冥之間而依然故我,經歷幾萬年的世事滄桑依然濃烈率性,這樣的愛情自然引得凡夫俗子艷羨不已。這種敘事已經從唐傳奇的悟道成仙、濟世降妖轉換成現代人對于衷情的渴望。因為現代讀者從言情文本中一抬頭,眼前便是無法滿足的一摞摞的欲望,身體的生理的心理的,在層巒疊嶂的人世間,現實的人生在慘淡的日光燈下,原形畢露,我們依然很難找到自己真正的另一邊,所謂的言情只是遙遠淡然飄渺的一個夢而已,F代人還沒有做夢,便深知夢是潛意識,而潛意識僅僅是被壓抑的欲望的表現形式而已,所謂的夢也僅僅是一廂情愿的欲望傾訴而已!短一ā酚忠淮翁接懥巳祟惖溺娗楹椭郧。在欲望的年代其實我們更加懷念一種情懷——對一個人一輩子的生死相許。因為現代人的理性、智慧和自私,這似乎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事情。我們似乎有N多的機會和N多的選擇,但是這種兩情相悅終身不渝的選擇實際上一輩子只有一次,且是絕對無功利無目的無回報超奉獻也是高風險的一次。精明如斯的現代人已經忘記了沒有算計和利益的事情,于是在我們的現實主義作品里,的確無法去描述生死相許的愛情,因為在巨大的欲望與物質主義面前,真愛已變成一個古老的神話。人類歷來流行演繹這樣的神話或童話故事:中國化蝶的梁祝,孔雀東南飛,斷袖的劉欣和董賢,北歐的美人魚和王子,魂斷藍橋、廊橋遺夢、自戀的阿都奈斯……無論是異性、同性和自戀之愛,無不蕩氣回腸,感天地泣鬼神。同樣當下網絡寫作的新歷史和新武俠寫作依然非常受讀者歡迎。新歷史小說(如《新宋》、《夢回大清》和《回到明朝當王爺》等)更多利用時空移置的穿越功能,主人公能夠游走在不同的歷史時空中。武俠小說更多帶上神仙異能,讓普通人成為仙俠和超人,完成一系列的英雄傳奇。這種忽略現代科技和文學想象規(guī)律的寫法無疑是具有中國式傳統(tǒng)思維模式的,依然能夠看到黃粱一夢的時間意識以及天上一日人間千年的民間神話意識的再生。網絡類型小說盡管利用了玄幻、穿越和靈異的形式,其內容往往都是對某個傳統(tǒng)文化原型或母題的再認知和再敘事,在新的民間話語中表達當下人對于這一母題和原型新的感受和體現。通過某些固定的母題來敘述當下大眾亞文化所熱衷的民間傳奇,尋找民間英雄和草根人物形象,體現了民間話語和價值體系,這些都在當下優(yōu)秀的網絡寫作中有著體現。從這個角度來說,恰恰是類型文學從民間故事、神話和敘事詩中尋找到了傳統(tǒng)文化密碼中獨特的文學元素,并整合了當下市民社會和民間經驗,以一種大眾文學方式來表達新的人生經驗和情感訴求。

      由此,當下的玄幻、穿越和靈異小說更多和六朝志怪、唐宋傳奇接軌,而和近現代通俗文學的傳奇性具有本質性的差異。近現代通俗文學的傳奇性主要表現為故事情節(jié)的傳奇性,往往是以真實性為基本敘事框架,在日常中見奇絕,在巧合中見真實,通過對于日常經驗的夸張、虛擬和變形塑造傳奇人物形象,從而達到傳奇性的美學特質。例如明代的《今古傳奇》,清代《警世奇觀》,民國時期的《近代俠義英雄傳》等等。當下網絡文學的玄幻、靈異與穿越往往建立在離奇古怪的敘事情節(jié)中,人物具有明顯的現代特征,在虛擬的歷史、現實和未來時空中恣肆穿越,時時給人以炫目刺激的閱讀感受,同時又的確給人以荒誕不經的非現實感,其主要功能依然表現為消費性的娛樂功能,從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通俗文學寫作自身的社會學意義和民俗學價值。例如張恨水做了五年記者開始寫《春明外史》,以百萬言再現舊都在新舊流變中的社會眾生相。李涵秋的《廣陵潮》以鴉片戰(zhàn)爭至五四運動的許多重大事件為背景,再現七十年間的稗官野史,使得當時中下層社會的民間風情、閭巷習俗躍然紙上。當時當下這種類型的通俗演義小說非常少見,可能和網絡寫手自身的學識修養(yǎng)密切相關,寫作不僅僅是求新求異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觸摸歷史和人性多維度的過程。尤其是大量金字塔尖之下的跟風仿制作品,內容庸俗貧乏,語言粗制濫造,思想平庸膚淺,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網絡類型文學自身的文學性和藝術性追求,也是網絡文學寫作最需要提升的部分。由此中國古代文學中的詩騷與史傳傳統(tǒng)依然作為一個揮之不去的背景懸置在網絡媒體的上方,有著這種影響焦慮的寫作,才會真正和傳統(tǒng)形成相互輝映的關系。

      三、大眾通俗文學的“娛心”、“勸善”與網絡文學閱讀快感中的勵志與成長

      魯迅:“俗文之興,當興二端,一為娛心,一為勸善”,以宋代說話和明清話本小說為代表的通俗文學是滿足日益壯大的市民階層的精神需求,精神娛樂性即“娛心”成為通俗文學消費最為重要的美學追求。為了消解日常生活壓力,通俗小說更多非日常性的故事敘事特征,追求輕松愉快地閱讀感受,甚至于是遠離現實生活的傳奇故事和神仙鬼怪和野史雜談。同時通俗文學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勸善”,馮夢龍曾經說過:(明代話本)有著“怯者勇,淫者貞,薄者敦,頑鈍者汗下!碑斚戮W絡類型文學在娛心方面可以說是大大超越了傳統(tǒng)通俗文學,仙俠小說的靈異加武俠,穿越、魔幻、玄幻小說中歷史人物和神仙鬼怪穿越時空時騰挪跌宕,充滿時空錯位和驚險刺激的非現實感。當下逼仄的現實生存和被壓抑扭曲的人性在這樣的虛擬場景中得到釋放。但是相對于傳統(tǒng)通俗小說來說,“勸善”的內容往往被欲望化和功利主義的價值觀所消解。例如當下流行的盜墓類型中的讖緯,官場職場類型中的厚黑(甚至于翻譯英劇和美劇的字幕,都直接用上了“宮斗”這樣的詞語),都市情感類型中的欲望等等。不是說網絡寫作中不可以觸及這寫內容,如果說六朝志怪和唐傳奇中的亂力鬼神相對于當時的政治文化體制來說,具備了某種民間亞文化的活力和先鋒性,那么當下一味地呈現前現代社會傳統(tǒng)民間文化中早已失去活力和先鋒性的元素,僅僅在對于歷史、宮廷、武功的獵奇獵艷中架構故事和人物,無疑會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果。民間亞文化原本是和各類宗教信仰、民間風俗和宗族鄉(xiāng)約等鄉(xiāng)土社會文化道德秩序相輔相成的,曾經作為中國儒釋道文化的某種補充。當下在網絡寫作中,這種屬于前現代社會的民間亞文化和功利主義、欲望話語結合之后,的確不能提供任何屬于現代觀念范疇的價值觀和歷史觀。如果做解構性地批評,可以對當下包括甄嬛傳在內的一批網絡類型寫作進行批評,但是我更愿意探討如何繼承中國古代通俗文學傳統(tǒng)中“娛心”和“勸善”。

      如果說網絡文學寫作更多青年讀者,那么除了“娛心”之外,“勸善”的內容往往可以置換成“勵志”和“陽光成長”。在我的閱讀視野中顧漫的小說可以劃歸這一類。她的小說被喻為“微笑青春”,同時和一切網絡寫手一樣,她又很詭異地用“泥泥媽”筆名專寫耽美小說!段⑽⒁恍軆A城》(曾榮獲第三屆國家版權博覽會年度最佳作者)開篇網絡上的網游,原本是讀不下去的,對于《微微一笑很傾城》的印象很是清晰?梢院敛华q豫的說,如果我是十到十八歲的女孩,我一定會熱烈地喜歡顧漫的書!對于我這樣專業(yè)的閱讀者來說,這本書讓我驚奇。這本講述微微和肖奈愛情故事的書,其實很主流很權威話語。」适率抢咸椎牟抛蛹讶,才子佳人的觀念也超保守落伍,即便在網絡上雙飛雙宿,在現實中也克己守禮,最后是男婚女嫁,還鳳冠霞帔地很傳統(tǒng)。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結婚便生子,結尾是未來的奶奶很沒趣地要給未來的孫子起名字。但是整個文本讓顧漫演繹出俗套故事中的新內容,完全是新的不同的對于以上主流話語的理解,但是又合情合理,值得讓讀者頷首以待。

      這本書讓我對于網游有了新的理解,在網絡的虛幻空間里,很多年輕人實際上尋找到了現實生活中已經不復存在的詩意浪漫,比如騎馬揚鞭,任情狹義,書劍恩仇以及低成本地游歷宇宙……網絡讓困在現代城市鋼筋混凝土中的人有了片刻虛幻的放松、發(fā)泄、自由乃至某種程度上的狂歡,或許這些彌補了我們日漸稀薄的儀式、傳統(tǒng)、信念乃至宗教。這個文本講述了夢游江湖游戲內外發(fā)生的愛情故事,讓人感動的是,青春的游戲中流露的是真情和某種程度的道義和價值觀念。微微的勤奮好學與仗義俠氣,肖奈的超高智商與堅定執(zhí)著,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兩個人的正直與大氣,大氣的是對于生活的自信與對于情感的堅定不移,正直的是自食其力和做好自己手頭工作的現代人品性的堅持。甚至于我在閱讀的時候,會產生這樣的慨嘆:養(yǎng)女當如微微,養(yǎng)男當如肖奈!結尾鳳冠霞帔的婚服的確是一個很美好的設計,盡管我對于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土社會的種種一貫凝神以待,非常警惕!但是毋庸懷疑,微微和肖奈聯(lián)手的游戲江湖和游戲之外的生活必定是淡定而充盈的,正如顧漫說:她的愿望很偉大,要天下太平,然后,渺小的微不足道的她和父母還有朋友們也很太平……。

      這是一本很美好的書,一個關于青春的校園版童話。熱愛生活的人都愛童話,青年是熱愛生活的,無疑他們憧憬著童話般純凈的校園和愛情。這是一本非常有價值有意義有情趣有智商的愛情教科書。絕對正面的價值理念和傳統(tǒng)的愛情故事包裹在網絡游戲的戲謔和搞笑中。我們的純文學似乎已經很難發(fā)現純粹的以身相許終成秦晉的愛情了,剩下來的就是對于愛情幽暗面的鐘情,對于欲望過渡的渲染?墒亲鳛榻炭茣,純凈的愛情似乎更能夠保有青春的色澤和光潤,所有陷入愛情的男女終究都愿意相信愛情會有結果,瓊瑤阿姨盡管很讓女孩子思春厭學,但是她文本中的貞操觀和愛情觀的確影響了一個時代的青春腦袋。

      總而言之,從網絡寫作的評價體系來說,從母題、原型角度對網絡寫作進行分類和評價,對網絡寫作進行社會學和民俗學意義的評價和考量,從而發(fā)現網絡類型寫作在當下民間文化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從社會文化身份認同多元性的角度出發(fā),評價網絡寫作對于現代個體精神狀況關注的深廣度,從而引導網絡寫作者深入思考當下中國人的現實生存處境與穿越、玄幻和靈異之間的關系,真正能夠通過變形和夸張的象征性來反思當下。由此,在評論者和寫作者之間建立一種建構性的批評和被批評的關系,切實地研究當下網絡寫作和民間文化、亞文化的復雜關系。只有真正提升網絡類型文學寫作水平,優(yōu)秀網絡類型文學才能最終以嚴肅暢銷書的形式對純文學寫作形成某種方式的滲透與影響。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